被引频次排行 100

1、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及其所致鱼病综述   被引用次数(198)
陆承平 1992年第16卷, 第3期:282~288
2、 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其进展   被引用次数(127)
殷名称 1991年第15卷, 第4期:348~358
3、 鱼类仔鱼期的摄食和生长   被引用次数(102)
殷名称 1995年第19卷, 第4期:335~342
4、 马氏珠母贝肉的营养成分及其游离氨基酸组成   被引用次数(83)
章超桦 2000年第24卷, 第2期:180~184
5、 快速获得大量鱼类肾细胞中期分裂相的PHA体内注射法   被引用次数(83)
林义浩 1982年第6卷, 第3期:201~208
6、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79)
孙其焕,孙佩芳,金丽华,吴建农 1991年第15卷, 第2期:130~139
7、 黄鳝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   被引用次数(79)
舒妙安 2000年第24卷, 第4期:339~344
8、 碳酸盐碱度对鱼类毒性作用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72)
雷衍之,董双林,沈成钢 1985年第9卷, 第2期:171~183
9、 美国红鱼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及其机制   被引用次数(69)
姜志强 2002年第26卷, 第1期:67~72
10、 饥饿对真鲷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用次数(69)
张波 2000年第24卷, 第3期:206~210
11、 鳖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66)
陆宏达 1996年第20卷, 第3期:223~234
12、 中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用次数(57)
潘鲁青 1997年第21卷, 第1期:26~31
13、 牡蛎的营养成分及蛋白质的酶法水解   被引用次数(53)
汪何雅 2003年第27卷, 第2期:163~168
14、 尼罗罗非鱼耗氧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用次数(51)
张中英,胡玫,吴福煌 1982年第6卷, 第4期:369~378
15、 贝类细胞和体液的防御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用次数(51)
周永灿 1997年第21卷, 第4期:449~454
16、 鱼类非特异性免疫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用次数(49)
聂品 1997年第21卷, 第1期:69~73
17、 盐度对赤点石斑鱼受精卵发育的影响及仔鱼活力的判断   被引用次数(49)
王涵生 2002年第26卷, 第4期:344~350
18、 对虾养殖池塘氮磷收支的实验研究   被引用次数(48)
齐振雄 1998年第22卷, 第2期:124~128
19、 真鲷窒息点与耗氧率的初步测定   被引用次数(47)
董存有,张金荣 1992年第16卷, 第1期:75~79
20、 池塘中亚硝酸盐对草鱼种的毒害及防治   被引用次数(46)
王鸿泰,胡德高 1989年第13卷, 第3期:207~214
21、 蒽对黑鲪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用次数(46)
唐学玺 2000年第24卷, 第3期:217~220
22、 用RAPD分析对罗非鱼遗传变异的研究及其对杂种优势的应用   被引用次数(44)
夏德全 1999年第23卷, 第1期:27~32
23、 鳖穿孔病的病原研究   被引用次数(44)
孙佩芳 1996年第20卷, 第2期:120~124
24、 微生态制剂对异育银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用次数(44)
刘小刚 2002年第26卷, 第5期:448~452
25、 1993—1994年对虾暴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用次数(43)
蔡生力,王崇明 1995年第19卷, 第2期:112~119
26、 真鲷消化道的组织学和形态学研究   被引用次数(42)
喻子牛 1997年第21卷, 第2期:113~119
27、 光合细菌固定化及其净化养鱼水质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42)
战培荣 1997年第21卷, 第1期:97~100
28、 黄斑篮子鱼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评价   被引用次数(42)
庄平,宋超,章龙珍 2008年第32卷, 第1期:77~83
29、 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研究进展   被引用次数(42)
周歧存 2005年第29卷, 第3期:404~410
30、 鱼类免疫学研究的进展   被引用次数(41)
杨先乐 1989年第13卷, 第3期:271~284
31、 延迟投饵对真鲷,牙鲆仔鱼早期阶段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用次数(41)
鲍宝龙 1998年第22卷, 第1期:33~38
32、 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和硒酵母对异育银鲫的生长及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用次数(41)
华雪铭 2001年第25卷, 第5期:448~453
33、 利用AFLP指纹技术研究中国沿海真鲷群体的遗传变异和趋异   被引用次数(40)
王志勇 2001年第25卷, 第4期:289~293,T001
34、 方格星虫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用次数(40)
兰国宝 2002年第26卷, 第6期:503~509
35、 日本沼虾能量收支和利用效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用次数(40)
施正峰,梅志平,罗其智,张饮江,宋卫红,沈莹熙,龚荣顺 1994年第18卷, 第3期:191~197
36、 螺旋藻对锦鲤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被引用次数(40)
何培民 1999年第23卷, 第2期:162~168
37、 中华绒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及其组织病理学   被引用次数(40)
陆宏达 1999年第23卷, 第1期:61~68
38、 低分子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和体内抗氧化作用   被引用次数(40)
李兆杰 2001年第25卷, 第1期:64~68
39、 锯缘青蟹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用次数(39)
上官步敏,刘正琮,李少菁 1991年第15卷, 第2期:96~103
40、 金银花等复方草药对牙鲆生长、消化和免疫能力的影响   被引用次数(39)
王吉桥 2006年第30卷, 第1期:90~96
41、 中国大陆尼罗罗非鱼引进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用次数(39)
李家乐 2001年第25卷, 第1期:90~95
42、 文蛤病原菌(溶藻弧菌)的分离与性状及病文蛤组织的电镜观察   被引用次数(38)
郑国兴,李何,黄宁宇,于业绍,杨季芳,吴友吕 1991年第15卷, 第2期:85~95
43、 鲢、鳙、草鱼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用次数(38)
李思发,杨和荃,陆伟民 1980年第4卷, 第3期:275~284
44、 三种红鲤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遗传相关分析   被引用次数(38)
李思发 2006年第30卷, 第2期:175~180
45、 捕虾桁拖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研究   被引用次数(37)
孙满昌 1999年第23卷, 第2期:186~192
46、 不同给药方式下鲤对诺氟沙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用次数(37)
张雅斌 2000年第24卷, 第6期:559~563
47、 长江_辽河_瓯江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形态判别   被引用次数(37)
许加武 1997年第21卷, 第3期:269~274
48、 皱纹盘鲍_裂壳病_的病原及组织病理研究   被引用次数(37)
李霞 1998年第22卷, 第1期:61~66
49、 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用次数(37)
张春云 2006年第30卷, 第1期:118~123
50、 聚甘露糖醛酸对中国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和溶菌溶血活性的影响   被引用次数(37)
刘岩 2000年第24卷, 第6期:549~553
51、 不同密度的石莼与中国对虾的混养实验   被引用次数(37)
王吉桥 2001年第25卷, 第1期:32~37
52、 大水面网围精养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被引用次数(36)
吴庆龙 1995年第19卷, 第4期:343~349
53、 中国对虾养成期间虾池水体和底质中细菌含量的变化   被引用次数(36)
高尚德,陈旭仁,吴以平 1994年第18卷, 第2期:138~142
54、 坛紫菜人工色素突变体的诱变与分离   被引用次数(36)
严兴洪 2005年第29卷, 第2期:166~172
55、 人工养殖条件下哲罗鱼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用次数(36)
姜作发 2003年第27卷, 第6期:590~594
56、 微卫星DNA标记对乌苏里江哲罗鱼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被引用次数(36)
梁利群 2004年第28卷, 第3期:241~244
57、 中国5种淡水鱼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用次数(36)
刘玉芳 1991年第15卷, 第2期:169~171
58、 尼罗罗非鱼五品系生长性能评估   被引用次数(35)
李思发 1998年第22卷, 第4期:314~321
59、 香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用次数(35)
龚启祥,曹克驹,曾嶒 1982年第6卷, 第3期:221~234
60、 半滑舌鳎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用次数(35)
周丽青 2005年第29卷, 第3期:417~419
61、 石斑鱼配合饲料中发酵豆粕和豆粕部分替代白鱼粉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35)
罗智 2004年第28卷, 第2期:175~181
62、 鲤鱼肠道细菌及其淀粉酶对宿主消化的影响   被引用次数(35)
汤伏生,朱晓燕,张兴忠 1994年第18卷, 第3期:177~182
63、 三角帆蚌珍珠囊形成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35)
石安静,张矛,吴中文,彭学芳 1985年第9卷, 第3期:247~253
64、 镉对罗氏沼虾组织转氨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用次数(35)
赵维信 1995年第19卷, 第1期:21~27
65、 无锡市河埒口高产鱼池水质研究 Ⅰ.水化学和初级生产力   被引用次数(35)
雷衍之,于淑敏,徐捷 1983年第7卷, 第3期:185~199
66、 栉孔扇贝一种球形病毒的分离纯化及其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用次数(35)
王崇明 2002年第26卷, 第2期:180~184
67、 甲壳动物内分泌学研究与展望   被引用次数(35)
蔡生力 1998年第22卷, 第2期:154~161
68、 环境因子对缢蛏滤水率的影响   被引用次数(35)
潘鲁青 2002年第26卷, 第3期:226~230
69、 浅海筏式养殖系统贝类养殖容量研究进展   被引用次数(34)
杨红生 1999年第23卷, 第1期:84~90
70、 团头鲂双向选育效应研究   被引用次数(34)
李思发 2000年第24卷, 第3期:201~205
71、 环境胁迫对鱼类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概况   被引用次数(34)
王文博 2002年第26卷, 第4期:368~374
72、 不同地理种群泥蚶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被引用次数(34)
张永普 2004年第28卷, 第3期:339~342
73、 近岸海域底质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初步研究   被引用次数(34)
甘居利 2000年第24卷, 第6期:533~538
74、 海蜇的生活史   被引用次数(33)
丁耕芜,陈介康 1981年第5卷, 第2期:93~102
75、 中国对虾病原菌(鳗弧菌)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33)
郑国兴,沈亚林,李何 1990年第14卷, 第1期:1~7
76、 中国对虾快速生长新品种“黄海1号”的人工选育   被引用次数(33)
李健 2005年第29卷, 第1期:1~5
77、 饲料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红姑鱼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用次数(33)
刘永坚 2002年第26卷, 第3期:242~246
78、 皱纹盘鲍脓毒败血症病原菌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被引用次数(33)
马健民 1996年第20卷, 第4期:323~336
79、 土霉素在鳗鲡组织中残留的消除规律   被引用次数(33)
李美同 1997年第21卷, 第1期:39~43
80、 黄、东海冬季底层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   被引用次数(33)
程济生 2004年第28卷, 第1期:29~34
81、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截流后长江四大家鱼产卵场调查   被引用次数(32)
Lin Gongkui 1982年第6卷, 第4期:287~306
82、 中国大陆沿海六水系绒螯蟹(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群体亲缘关系:形态判别分析   被引用次数(32)
李晨虹 1999年第23卷, 第4期:~
83、 黄鳝的营养素需要量及饲料最适能量蛋白比   被引用次数(32)
杨代勤 2000年第24卷, 第3期:259~262
84、 五种蚌的形态变异与判别分析   被引用次数(31)
魏开建 2003年第27卷, 第1期:13~18
85、 巨蛎属牡蛎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用次数(31)
刘必谦 1998年第22卷, 第3期:193~198
86、 四种石斑鱼氨基酸组成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31)
张本 1996年第20卷, 第2期:111~119
87、 网箱养殖青石斑鱼的溃疡病病原   被引用次数(31)
覃映雪 2004年第28卷, 第3期:297~302
88、 国外对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31)
楼允东 1984年第8卷, 第4期:343~356
89、 鲢、鳙胰蛋白酶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31)
黄峰 1996年第20卷, 第1期:68~71
90、 条斑紫菜色彩突变体的诱导_分离和特性分析   被引用次数(31)
严兴洪 2000年第24卷, 第3期:221~228
91、 海湾扇贝杂交家系与自交家系生长和存活的比较   被引用次数(31)
郑怀平 2004年第28卷, 第3期:267~272
92、 鱼类粘液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用次数(30)
杨桂文 1999年第23卷, 第4期:403~408
93、 太湖河川沙塘鳢的生物学研究   被引用次数(30)
孙帼英 1996年第20卷, 第3期:193~202
94、 鱼类配子和胚胎冷冻保存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被引用次数(30)
陈松林 2002年第26卷, 第2期:161~168
95、 栉孔扇贝中国种群与日本种群杂交一代的早期生长发育   被引用次数(30)
常亚青 2002年第26卷, 第5期:385~390
96、 中草药添加剂对异育银鲫生长和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影响   被引用次数(30)
邱小琮 2002年第26卷, 第6期:551~555
97、 大菱鲆早期变态发育和体表黑色素细胞形态学观察   被引用次数(30)
朱杰 2002年第26卷, 第3期:193~200
98、 长江中下游鲢、鳙、草鱼、青鱼种群分化的同工酶分析   被引用次数(30)
赵金良 1996年第20卷, 第2期:104~110
99、 胶州湾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用次数(30)
王秀华 2002年第26卷, 第2期:149~156
100、 长江、珠江、黑龙江三水系的鲢、鳙、草鱼原种种群的生化遗传结构与变异   被引用次数(29)
李思发王强,陈永乐 1986年第10卷, 第4期:351~372